2019-12-20

知行天下原創觀點

知行天下品牌策劃一個好的品牌命名判斷標準

知行天下品牌策劃最難的一項,就是給某個事物起名字的技術。別看短短幾個字,卻很有講究,中文、英文、拼音,域名、全稱、簡寫……將充分考驗你的創意能力與文字功底。

很多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非常好,品牌戰略方向也已經定了,但是一旦落地到品牌基礎就馬上出現了問題。如果最開始的的命名不考慮周全的話,對后來的發展,就會造成很多阻礙。

知行天下品牌策劃說一下,當你已經有了一些起名方案之后,應該用哪五個標準來評估這些名字,去蕪存菁。

命名的五個檢驗標準

第一,好念,是首要的標準。在同等的字義下,要盡量選擇最簡單的字和最簡單的發音。

因為人的聽覺記憶比視覺記憶要更為深刻和持久,像下面這些名字“當當、旺旺、陌陌、滴滴、釘釘、洽洽、露露、Bilibili、巴拉巴拉”,它們采用的都是疊詞組合,發音極為簡單,讀起來有種輕快的節奏,自然就利于傳播。

關于發音,有兩個反面的案例:第一個是西貝莜面村餐廳。因為這個“莜” (發音:又)字不屬于常用字,比較生僻,客戶的認知成本就很高。后來只能采用補救措施,選擇絕大多數人都認識的英文單詞“you”來代表“莜”,同時設計了一個“I love you”這樣的一個視覺符號。

從最終的市場反應來看這個方法還有點管用,但企業花了數千萬廣告預算,就只是為了教會大眾“莜”字怎么讀,未免代價太大。

第二個例子是“荔枝FM”。荔枝是個易于記憶的視覺符號,但是在我看來,它的中文發音就很別扭,用作品牌名很勉強。另外,“中文+英文”的構詞也太復雜,你需要先讀“荔枝”這個中文,然后再讀“FM”這個英文,多念好幾遍還是不太順。

同樣是在線電臺,“喜馬拉雅”這個名稱就比較好,選用了人們大腦中已經存在的元素,人人耳熟能詳的地名(喜馬拉雅山),只要你一講,別人就能復述,幾個字怎么寫怎么讀,不會引起任何的歧義。

第二,除了好念以外,品牌的名稱還應該方便記憶。名字中的每個字,最好都有明確的意義指向,有畫面感。

比如,統一“鮮橙多”飲料的名字中,三個字各有各自的含義,合在一起又朗朗上口:鮮,突出新鮮與美味,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賣點;橙,明確無誤地告訴消費者,這是一款橙汁飲料;多,作為一個正面的形容詞,強調這款飲料的豐富營養與價值感。

 

再看兩家二手車售賣網的名字,“瓜子”就比另一家“優信”要響亮得多。除了營銷的因素之外,“瓜子”這個名字在先天條件上就比較占優勢。因為它直接“占有”了瓜子這個老少皆知的元素。

“優信”這個名字,也不是說不好,還是自帶價值感的寓意,但還是需要讓消費者再花點時間去琢磨之后,才能明白它要說的是“優質+信賴”的組合,這樣的聯想在互聯網時代未免太過正統,跟“瓜子”相比也就少了一些個性。

第三,品牌的名稱里面,如果能包含一些文字,本身就帶有美好、積極的正能量,能讓消費者產生正面的聯想,就會比較討巧。比如說:樂事(薯片),必勝客(餐廳),多樂之日(面包)、上上謙(火鍋)、勁量(電池)、可口可樂、支付寶、好記星等等。(知乎:樂漸瘋)

這些名字,就像我們中國人常說的“恭喜發財”、“吉祥如意”,符合大眾主流的價值觀,不管放在哪里都不容易出錯。

一般來講,品牌名稱里不適合出現負面的情緒。但是有一個案例屬于特例,那就是“喪茶”。它本身并沒有傳播一種正能量,反而有一種令人沮喪的聯想,但卻格外受到歡迎。它的成功之處,就在于蹭了“喜茶”的熱點,又反其道而行之,對“喜茶”進行了挑戰。

針對被網絡神化、必須排隊才能買到的網紅飲料“喜茶”,喪茶用相反的、喪氣十足的文案,反而讓當下的年輕人找到了一種釋放感:既然生活有太多不如意,自黑一下總可以吧。這樣的命名方式,也可以歸為下面要講的一條:有個性。

第四,利用個性,塑造品牌的辨識度。品牌的最終成功,取決于天時地利等很多因素,但有個性的名字,至少在一開始就能幫助消費者將你和你的競爭對手快速區別開來。

比如說:錘子手機,這并不是一個看上去很討巧的名字,但卻體現了創始人老羅(羅永浩)獨特的個人氣質、以及他對于技術和工藝的執著精神,讓粉絲們因為這種情懷產生認同。

品牌名稱,經常借助諧音法來體現個性。我們利用漢字同音或近音的條件,可以使用諧音代替固有詞組中的某個字,創造出全新的意義,或是好玩的表達效果。

例如,“黃太吉”(煎餅)對應的是“皇太極”,一個煎餅果子被冠以如此霸氣的名字,形成夸張的反差。“沒想稻”(大米)聽上去就像“沒想到”,烘托出對大米好品質的贊嘆。

“聯邦調茶局”(茶飲),借用的是美國“聯邦調查局”的名聲,體現這里能夠調配天下好茶的權威感。“張三瘋”(廈門奶茶店),諧音的是武當派始祖“張三豐”,實際上卻指的是店里的一只瘋瘋癲癲的貓,從而增強了故事性,也加深了顧客的印象。

 

第五,如果一個名字已經符合了前面說的幾個特征,那么,最好讓它還能跟它所歸屬的行業品類產生聯想,讓消費者一看你的品牌名,就知道這是賣什么的。

這樣,對消費者來講,省下了很多選擇的精力;對品牌來講,也就相當于降低了傳播成本。

舉個例子,現在有兩款果汁飲料即將推出市場,一個品牌名叫“鮮果C”,一個叫“優選”。很明顯,第一個在傳播成本上可以少很多,因為它能讓人想到飲料,而且包含了“維生素C、果汁、健康”等正面的聯想。

在汽車行業,這樣的例子也非常多,眾所周知的“奔馳、寶馬、路虎、馬自達”等,這些品牌的中文譯名都能跟原有的英文相得益彰,也跟它們所屬的汽車品類的特征(速度、動力、性能)緊密關聯。

在策劃中,我們可以塑造特定的場景感,來觸發用戶的需求。首先,要根據產品的價值或者功能點,將原有的抽象內涵,轉化為形象化的具象元素,然后,采用易聯想、畫面感較強的詞匯,將這個內涵表現出來。

比如:“滴滴出行”,是大家常用的打車軟件,它的名字很明顯就是汽車的喇叭聲,當喇叭響起——“滴滴”,就代表著新的出行將要開啟。

“I Do”,是一款婚戒品牌,它的名字就來源于神圣的愛情誓言—— I Do(我愿意),于是,產品就和步入婚姻殿堂的愛侶聯系在一起,共同表達忠貞不渝的承諾。

有時候,我們需要為國際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做傳播,這時就要注重中文與英文的關聯與匹配:一個是發音上的,一個是字義上的,只有兩個條件都符合,才稱得上好的譯名。

“宜家”,作為瑞典家居用品商 IKEA 的中文譯名,發音近似,意義也非常貼切,它取自于《詩經.國風》里的詞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”,帶來舒適溫馨的感覺。

“露華濃” 是一個國際化妝品的的名字,讓人聯想到李白的《清平調》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”,既描述了花朵在露水滋潤下愈發嬌艷,也突出了產品的美顏優勢。而這個中文名的發音,又和原有的英文名稱“Revlon”相似,可謂相得益彰。

總結

最后,總結一下,一個好的名字,是品牌的第一個廣告。

命名的五個標準,就是:

· 好念

· 好記

· 正能量

· 有個性

· 和產品有關聯 

?
幸福宝app最新下载地址_草莓黑科技无限破解下载_幸福宝网站进入幸福宝下载